反腐怎么看怎么干?中纪委七次全会五大看点

  • 2017-01-09
  • 356
  • 集团办公室
  • [$Content_Label[0]$]

1月8日下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闭幕,并通过了全会公报。这次全会,是十八届中纪委最后一次部署全年工作的全会,意义重大。从习总书记谈反腐败斗争启示,到中纪委对当前反腐形势做出权威定性,再到两名中纪委委员受到党纪处分,这次全会看点十足。

◻◻◻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一、总书记谈反腐败斗争四点启示


全会第一天,◻◻◻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首次在讲话中提到了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一是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统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向着理想信念高标准努力,同时要以党的纪律为尺子,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二是要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执纪必严,同时要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督促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


三是要坚持查找问题和深化改革相统一从问题入手,抽丝剥茧,查找根源,深化改革,破立并举,确保公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四是要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既把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又加强管理监督,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好局面。这些重要启示和经验,要长期坚持。


二、中纪委对反腐形势做权威


总结2016年的反腐工作时,全会公报指出,经过全党4年多的努力,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



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现场(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三、全会通过《规则》严防纪检“灯下黑”


全会召开前,中纪委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上映,一批纪检系统“内鬼”在镜头面前忏悔,充分展现了中纪委清理门户、肃清“内鬼”的坚定决心。


事实上,早在12月初王岐山书记到江苏调研时,就提出了谁来监督纪委的命题。


此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准确地回答了“谁来监督,如何监督”的问题。


据悉,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将查找各环节的风险点,明确请示报告、线索处置、审查审理、涉案款物管理工作规程,建立审查过程全程录音录像、打听案情和说情干预登记备案等制度,把纪委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李书磊当选中纪委副书记(资料图)


四、全会通报人事变动


本次全会选举李书磊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书记,这是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选举出新的中纪委常委、副书记。


李书磊的早期工作经历主要在中央党校,2014年起任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后调任北京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此次是他三年内职务发生的第三次变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人事变化是对两名中央纪委委员作出处分的决定。王仲田被撤销党内职务,李建波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辞去中央纪委委员。


这二人都曾经有在中央办公厅工作过的经历,其违纪问题是否发生在此期间,目前尚未得到披露。王仲田从2016年2月起已不再担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党组成员,此次全会作出撤销党内职务的决定,也就意味着他的党内职务中纪委委员资格被撤销。


李建波从2015年12月起不再任中央纪委驻交通部纪检组长,但他目前依然是交通部党组成员,最近的一次出席活动是今年1月3日。可见,他只是受到党纪处分,其职务并没有受太大影响。这也充分体现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理念,王仲田应当属于“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第三种形态,而李建波则属于“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的第二种形态。

五、全会释放两大新信号


1、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由党委负主责纪委组织实施


公报指出,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纪委牵头抓总,落实改革方案,推动制定国家监察法,筹备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中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试点地区党委负主责,纪委要抓好组织实施。


2、要完成对中管高校的巡视,实现巡视全覆盖目标


公报指出,立足本届完成纪检体制改革任务,完成对中管高校的巡视,实现党中央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目标。总结提炼巡视工作经验,把巡视创新实践固化为制度成果。

评论

验证码

全部评论

共{{commentCount}}条
  • {{i+1}}楼
    {{rs.Msg_Sender}}{{rs.Msg_Datetime}}

    {{rs.Msg_Content}}